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噬菌体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所致脓毒症小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 (1)将6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脓毒症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部位下同)注射生理盐水1 mL;脓毒症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小鼠注射5×107 CFU/mL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株分离自笔者单位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血液)1 mL建立脓毒症模型,2h后,脓毒症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小鼠分别注射1 mL生理盐水、1 mg/mL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108噬斑形成单位(PFU)/mL根据前述鲍氏不动杆菌筛选的噬菌体(下同);噬菌体对照组小鼠注射1×108 PFU/mL噬菌体1 mL.各组存活小鼠连续注射7d,每天观察存活情况并统计1周存活比.(2)另取60只BALB/c小鼠,同实验(1)分组处理,各组存活小鼠连续注射5d.实验第2、4、6天,每组选3只小鼠(取材时存活小鼠不足3只组,取所有存活小鼠),每只鼠取血检测白细胞计数,各组各时相点样本数为3.实验第2天取血小鼠,另取血行细菌培养;另取小鼠肺、肝、肾、脾组织,匀浆、稀释后加入LB固体培养基中行细菌培养,行菌落计数后计算细菌含量.对数据行Wilcoxon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结果 (1)实验第7天,空白对照组、脓毒症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小鼠存活数分别为12、0、8、10、12只.与脓毒症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小鼠存活比明显升高(Z值为55.635 ~106.593,P值均小于0.05);噬菌体治疗组小鼠存活比稍高于抗生素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2.797,P>0.05).(2)实验第2天,空白对照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小鼠白细胞计数相近,分别为(5.60±0.94)×109/L、(5.16±0.36)×109/L、(5.26±1.89)×109/L,3组均明显低于脓毒症对照组的(8.64±0.64)×109/L(P<0.05或P<0.01),且后2组明显低于抗生素治疗组的(7.80±1.76)× 109/L(P值均小于0.05).实验第4天,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小鼠白细胞计数相近,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 <0.05或P<0.01),前述4组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脓毒症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实验第6天,空白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小鼠白细胞计数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4.128,P>0.05).实验第2天,空白对照组、脓毒症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分别有0、12、7、2、0只小鼠血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空白对照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小鼠血细菌培养阳性比显著低于脓毒症对照组(x2值为-30.000 ~30.000,P值均小于0.01).抗生素治疗组小鼠血细菌培养阳性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噬菌体对照组(x 2值分别为17.500、-17.500,P值均小于0.05).实验第2天,除噬菌体治疗组小鼠肾组织外,空白对照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小鼠各脏器组织细菌含量均显著低于脓毒症对照组(x2值为-9.000~9.000,P值均小于0.01);抗生素治疗组小鼠肾组织细菌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噬菌体对照组(x 2值分别为-7.500、7.500,P值均小于0.05). 结论 噬菌体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所致脓毒症小鼠,能明显提高其存活比,控制其炎症反应,有效清除肺、肝、脾、肾中细菌.
推荐文章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鲍氏不动杆菌
自身耐药
遗传性耐药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定位研究
不动杆菌属
基因
耐药性
质粒
消除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道定植如何管理?
鲍氏不动杆菌
广泛耐药性
呼吸道定植
细菌定植
定植清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噬菌体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所致脓毒症小鼠的效果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烧伤 鲍氏不动杆菌 细菌噬菌体 脓毒症 泛耐药
年,卷(期) 2016,(9) 所属期刊栏目 烧伤感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3-528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46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1)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烧伤
鲍氏不动杆菌
细菌噬菌体
脓毒症
泛耐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