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外源细胞分裂素(6-BA)和不同用量氮肥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为激素与氮肥配合施用提高小麦光合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持绿型品种汶农6号和非持绿型品种济麦20,设置N0 (0)、N1 (240 kg·hm-2)、N2 (360 kg·hm-2)3个氮肥用量,同时,花后连续3d叶面喷施25 mg·L-1 6-苄基腺嘌呤(6-BA)及300 mg·L-1洛伐他汀(Lovastatin),用量100 mL·m-2.开花后每隔7d取旗叶,测定叶绿素含量、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内源激素含量,利用脉冲调制式荧光仪测定不同处理下旗叶叶绿素荧光诱导的动力学参数.[结果]喷施外源6-BA显著提高两品种小麦旗叶花后不同时期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而喷施外源洛伐他汀对上述指标产生显著降低作用.喷施外源6-BA使N0、N1、N2处理下济麦20旗叶ΦPSⅡ分别提高12.08%、14.21%、9.43%,汶农6号旗叶ΦPSⅡ分别提高12.44%、14.84%、11.58%;喷施外源6-BA使N0、N1、N2处理下济麦20旗叶ETR分别提高16.57%、25.81%、18.83%,汶农6号旗叶ETR分别提高13.88%、23.58%、22.80%.两品种其他荧光参数指标表现出以下规律,即6-BA与N1配合对小麦旗叶Fv/Fm、ΦPSⅡ、ETR以及qP的提高效应均高于单一喷施6-BA或6-BA与N2配合.同时,品种、氮肥、激素单一效应及激素与氮肥配合对ΦPSⅡ、ETR、qP影响显著,品种、激素单一效应对Fv/Fm影响显著,而激素与不同用量氮肥配合对Fv/Fm无显著影响.叶面喷施细胞分裂素抑制剂洛伐他汀使N0、N1、N2处理下济麦20旗叶ETR分别降低22.71%、12.06%、11.92%,两品种其他荧光参数指标Fv/Fm、ΦPSⅡ、qP均表现出下降趋势,而增施氮肥能够缓解因细胞分裂素合成减少导致的小麦荧光参数的降低.外源喷施6-BA对两品种小麦内源激素含量影响显著.喷施外源6-BA显著提高旗叶玉米素核苷(ZR)含量,生长素(IAA)含量以及N0、N1处理下21-28 d赤霉素(GA3)含量,显著降低脱落酸(ABA)含量,而喷施外源洛伐他汀后,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以上结果相反.随着施氮量增加,ZR含量、14-28 d IAA含量随之增加,AB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7-14 d GA3含量在N1处理下最高.同时,品种、氮肥、激素单一效应、激素与氮肥配合对ZR含量影响显著.另外,6-BA与N1配合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效应高于单一喷施6-BA或6-BA与N2配合,激素与氮肥配合施用显著影响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与不施氮相比,N1与N2处理下,外源洛伐他汀对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活性的降低幅度减小,即增施氮肥能够缓解因细胞分裂素合成减少引起的两品种小麦光合结构的衰老.花后喷施外源6-BA显著影响千粒重和产量(P<0.01),对穗数、穗粒数无显著影响,6-BA与氮肥配合显著影响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6-BA与N1配合显著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论]细胞分裂素与氮肥配合能够明显改善小麦的光合性能,6-BA与适量氮肥配合施用对小麦光合性能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单一喷施6-BA或6-BA与过量氮肥相配合,光合性能的改善显著提高两品种的产量.
推荐文章
氮肥后移与花后叶面喷施6-BA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冬小麦
氮肥后移
花后叶面喷施6-BA
籽粒产量
籽粒品质
外源6-BA对棉花光合和叶片衰老特性的调控效应研究
6-BA
光合作用
活性氧清除酶活性
叶片衰老
外源ABA和6-BA对不同持绿型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及蛋白质含量影响
持绿型小麦
激素
灌浆特性
Richard方程
蛋白质含量
谷氨酰胺合成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外源6-BA和不同用量氮肥配合对小麦花后叶片功能与荧光特性的调控效应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持绿型小麦 激素 氮肥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0-1083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6.06.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0)
共引文献  (1695)
参考文献  (4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41)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4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0(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持绿型小麦
激素
氮肥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