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顶底柱残矿回收的关键技术是顶板在回采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针对某铅锌矿采用的高强度加筋充填体假顶,分别对矿房采场和间柱采场下假顶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薄板理论分析确定充填体假顶厚度;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假顶厚度下底柱矿体的开采过程,研究充填体假项厚度的变化对充填体假顶稳定性的影响;最终得出充填体假顶的最优厚度.研究结果表明:矿房采场下充填体假顶最优厚度为2.5 m;间柱采场下充填体假顶最优厚度为7.5 m.模拟结果与理论值相吻合.上述研究结果与类似矿山实际应用相比较,具有科学合理性;并在典型条件的顶底柱采场充填体假项厚度确定中得到成功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残体的恢复再生能力和在土壤中的分解特性
黄顶菊
入侵杂草
恢复再生能力
土壤微生物碳氮
矿质氮
浅孔溜矿回收间柱顶柱底柱回收方案
地下矿
采矿工艺
矿柱回收
人工假底替换采场底柱在淘锡坑钨矿的应用
人工假底
底部结构
漏斗
浅孔留矿法
阿尔哈达残矿回收的研究与应用
顶底柱
安全回收
应力分析
FLAC3D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顶底柱残矿回收的充填体假顶厚度确定与应用
来源期刊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充填体假顶厚度 顶底柱残矿 薄板理论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0-1088
页数 分类号 TD85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545/j.cnki.jmse.2016.06.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新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33 215 8.0 13.0
2 史秀志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163 1691 22.0 32.0
3 罗佳 21 53 5.0 6.0
4 苟永刚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7 31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159)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68)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充填体假顶厚度
顶底柱残矿
薄板理论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3-3363
32-1760/TD
16开
江苏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33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561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