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豆科与禾本科作物间作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及作物群体产量.旱地条件下豆科与禾本科作物间作产量优势的研究已多见报道,但水田环境下水稻(Oryza sativa)与豆科水生作物间作模式的研究报道甚少.在华南地区水田条件下分别构建了2015年晚稻和2015年早稻水稻与水合欢(Neptunia olerace)间作模式,并探讨该模式对产量和稻田土壤氮素的影响.试验设常规施氮水稻单作(N 180 kg·hm2,CK)、低氮水稻单作(N 140 kg·hm-2,LRM)、水稻-水合欢间作(N140 kg·hm-2,LRN)和水合欢单作(N 140 kg·hm2,NOM)4种处理,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吸氮量、土地当量比及稻田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作栽培模式下的水稻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和LRM,其中与水合欢相邻的边行水稻茎蘖数、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内行.水稻实地面积产量表现为LRN>CK>LRM,LRN处理下水合欢实地面积产量低于NOM.2014年晚稻和2015年早稻,以LRN、NOM和CK计算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01和1.20,以LRN、NOM和LRM计算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12和1.25,表明间作模式下作物整体产量明显提高.LRN处理下水稻群体总吸氮量显著低于CK和LRM,经过两季种植后,LRN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比CK和LRM提高了0.21%和1.69%.在水田环境中,水稻与水合欢间作在低氮投入下能维持较高的土地当量比,且提高了作物群体产量和土壤全氮.
推荐文章
玉米/大豆、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氮素 吸收及结瘤固氮的影响
种植模式
玉米/大豆间作
玉米/花生间作
氮素吸收
结瘤固氮
间作促进作物磷吸收的氮素调控效应
玉米
马铃薯
间作
氮水平
磷吸收
磷利用
侧深施氮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侧深施肥
粳稻
施肥方式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甘薯玉米间作对土壤性质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甘薯
间作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稻与水合欢间作对作物群体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水稻 水合欢 间作 产量 吸氮量 土壤氮素
年,卷(期) 2016,(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56-1864
页数 9页 分类号 S314|X171.1
字数 91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6.11.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章家恩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65 6661 40.0 74.0
17 梁开明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5 17 3.0 4.0
18 张少斌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12 2.0 2.0
19 李妹娟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23 4.0 4.0
20 张殷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3)
共引文献  (310)
参考文献  (4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5)
195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3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稻
水合欢
间作
产量
吸氮量
土壤氮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