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析介入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IV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61例和介入治疗组(观察组)49例. 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的病变血管综合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病变血管综合评分及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 d及治疗后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观察组治疗后3 d及12个月时的病变血管综合评分及NIHS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介入技术是治疗ICVD患者的安全、有效方法,其近、远期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好.
推荐文章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观察
丹红注射液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血液流变学
针刺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针刺
尼莫地平
脑血管动力学参数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
介入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介入技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49 例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海军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4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27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0754.2016.0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耿昌明 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神经内科 11 61 5.0 7.0
2 卫杰 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神经内科 9 85 6.0 9.0
3 韦道明 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神经内科 12 66 5.0 7.0
4 刘洁怡 解放军第八五医院神经内科 2 2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98)
二级引证文献  (6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3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2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军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9-0754
31-1823/R
大16开
上海市翔殷路880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4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9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