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症状是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发中至高热。由于空气中水分减少,很多与干燥有关的疾病会高发,从中医角度来讲就是"秋燥",所以不论是健康人还是有慢性疾病的人,在这个时节要多补充水分,多吃"凉"的食物。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不过立秋前后的气温仍然较高,
推荐文章
浅谈瓷画老虎
老虎
形神态
瓷画
地老虎在林业苗圃地中的防治措施
地老虎
林业苗圃地
防治
苏云金杆菌对小地老虎的毒力测定
苏云金杆菌
小地老虎
毒力测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如何应对秋老虎?
来源期刊 污染防治技术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皮肤干燥 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 补充水 舌红少津 秋燥 慢性疾病 胸痛 温燥 燥邪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39
页数 1页 分类号 Q959.83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皮肤干燥
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
补充水
舌红少津
秋燥
慢性疾病
胸痛
温燥
燥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污染防治技术
双月刊
大16开
南京市凤凰西街241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4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40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