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次临界下的反应性测量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次临界下控制棒的动作、堆芯的次临界度以及外中子源的存在都会对堆芯中子通量的分布产生影响,因此通常情况下堆芯的次临界度只能“监视”,无法准确测量。在堆芯模拟软件发展的基础上,国外科研人员提出了次临界下点堆模型的空间修正方法,将这种方法用于动态棒价值测量(DRWM),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次临界控制棒价值测量(SRWM),这些技术有的已经被国内核电站使用,但是国内对空间修正的原理及方法鲜有介绍。本文针对这种需求,总结概括了国外商用堆次临界反应性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结合反应性测量仪表技术,给出了次临界反应性仪的数据处理流程,这对于推进国内商用堆次临界反应性测量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推荐文章
深次临界反应性测量中的动力学畸变效应修正
深次临界
脉冲源法
动力学畸变效应
反应性阶跃方法测量次临界反应性
次临界
反应性
阶跃法
脉冲中子源法测量铅基零功率反应堆Venus-Ⅱ次临界度
脉冲中子源法
次临界度
面积比法
空间效应
反应堆物理启动提棒外推临界时考虑空间效应的修正方法
反应堆
物理启动
外推临界
控制棒
通量畸变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次临界反应性测量的空间修正及其应用综述
来源期刊 核科学与工程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次临界 空间效应 点堆模型 控制棒价值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反应堆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O57
字数 789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次临界
空间效应
点堆模型
控制棒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科学与工程
双月刊
0258-0918
11-1861/TL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82-60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1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1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