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白肺样”表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预后相关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间,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影像学为“白肺样”表现的C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后相关指标。结果:共123例,存活组55例,死亡组68例,其中发热86.2%,呼吸困难89.4%,病死率55.3%。34例检出病原菌,总检出率为27.6%。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年龄(62.86±14.58 vs 56.21±13.90)岁,氧合指数(PaO2/FiO2()191.46±125.25 vs 240.37±104.55)mmHg,乳酸脱氢酶(LDH)水平(715.40±414.94 vs 552.68±283.95)U/L,D-二聚体(DD)值(7.02±6.94 vs 3.60±3.50)mg/L,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116.96±37.27 vs 89.18±45.73)分,CURB-65评分(1.76±0.91 vs 1.17±1.01)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I评分、LDH及DD是“白肺样”表现的CAP独立预后判断指标。ROC曲线分析可见,PSI评分、DD和LDH三者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最大,为0.759(95%CI:0.675~0.844),其敏感性为77.1%,特异性为67.9%。PSI+ DD+LDH联合应用较单个指标有更好的预后判断价值。结论:PSI评分、DD、LDH是独立预后判断的指标, PSI、DD及LDH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白肺样”表现的CAP的预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