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胃肠复元法由危北海教授通过大量收集历代中医典籍,汲取近现代名家治疗经验,以《内经》《伤寒杂病论》为理论源泉,以李东垣《脾胃论》为理论基础,随着“脾虚综合征”概念的建立,遵循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则百病生,调理中州,其首务也”的治疗原则,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相结合,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总结而成.胃肠复元法作为临床治疗的基本法则,不仅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对于内科疑难杂病及危重症治疗也有重要指导作用.
推荐文章
胃肠腺癌中耐药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胃腺癌
结肠腺癌
TopoⅡ
耐药基因
免疫组化
胃肠道传输时间对便秘诊断的临床意义
胃肠道传输时间
口服不透光标志物
便秘分型
黏附分子L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
胃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肠道间质瘤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
原癌基因蛋白质c-kit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胃肠复元法理论的形成及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 学科
关键词 胃肠复元法 脾胃学说 脾虚综合征 理论渊源 中医学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急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025/j.1674-1307.2016.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卫海 39 162 7.0 12.0
2 范圣凯 11 20 3.0 4.0
3 徐向东 14 32 2.0 5.0
4 彭伟 14 88 5.0 9.0
5 张红升 12 2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肠复元法
脾胃学说
脾虚综合征
理论渊源
中医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
月刊
1674-1307
11-5635/R
大16开
北京东单三条甲7号
2-58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72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472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