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兔骨骼肌急性微波热损伤模型,观察兔骨骼肌因不同消融功率所致损伤修复不同时期肌肉组织的超声影像特征,并探讨其病理组织学、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根据不同消融功率,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0W组与50W组.高频超声引导下采用2450MHz的微波治疗仪电针插入兔双侧股内侧肌肉,2组分别启动30W或50 W微波热凝右侧肌肉3 min.于损伤前和损伤后1h、1d、2d、7d、28 d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造影检查.在每个时间节点每组各处死4只兔,切取右侧损伤肌肉组织进行光镜病理组织学观察,抽取耳缘静脉血,检测损伤前后血清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nT)的含量.结果 (1)超声影像改变:损伤后1h消融区域回声一过性增高,而后减低,1d时达最低回声,2组1d、2d时损伤区内肌纹理消失,损伤最大径线值依次增大,与1h时比较均增大[30W组:(23.1±5.8 vs 10.0±3.1) mm,50W组:(32.4±4.6 vs 16.0±4.1) mm,t=-7.72、-8.31,P均<0.01],30W组2d时达最大值,与1d比增大[(25.7±1.8 vs 23.1±5.8) mm,t=-2.35,P<0.05],50 W组1d时达最大值,7d、28 d时2组损伤区最大径线值依次变小,30W组7d较2d时变小[(20.8±3.4 vs 25.7±1.8) mm,t=-2.23,P<0.05],50W组28d较7d时变小[(23.6±2.6 vs 28.5±4.6) mm,t=-4.32,P<0.01].在不同时间节点50W组的损伤区最大径线值,均大于30W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4.1 vs 10.0±3.1)mm(32.4±4.6 vs 23.1±5.8) mm,(31.0±5.0 vs 25.7±1.8) mm,(28.5±4.6 vs 20.8±3.4) mm,(23.6±2.6 vs18.2±1.5) mm,t=-3.23、-3.59、-2.99、-6.53、-2.17,P均<0.05].损伤后肌肉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0级,超声造影显示消融区域无造影剂充填,与30 W组相比,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及超声造影无灌注区所显示的范围更大,持续时间长.随着肌纤维的修复,损伤后7~28 d 2组声像图上回声逐渐增高,肌纹理逐渐清晰,在消融区域周边出现Ⅱ~Ⅲ级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造影剂包绕消融区,无造影剂充填区逐渐缩小,但50W组晚于30W组.(2) HE染色光镜下可见由炭化坏死、浊肿变性区逐渐向正常肌纤维组织过渡,50 W组变性坏死区域较大,修复期损伤交界处大量新生血管和胶原纤维形成,28 d时多于7d,肌纤维凝固性坏死、浊肿等较损伤2d少.(3)血清标志物检测:与损伤前比较,损伤后1h,2组血清CK含量均升高[30W组:(1.58±0.67 vs 0.64±0.31) kU/L,50W组:(1.84±1.19 vs 0.64±0.31) kU/L,t=-4.623、-4.768,P均<0.01];50W组血清LDH含量升高[(7049.60±3328.60 vs 4155.80±1745.80) U/L,t=-2.594,P<0.05];损伤后1d,2组血清LDH与TnT含量均升高[LDH 30 W组:(8486.82±2438.90 vs 4155.8±1745.8) U/L,LDH 50 W组:(9091.86±1068.50 vs 4155.8±1745.8) U/L,t=-4.762、-6.515,P均<0.05];TnT30W组:(21.67±8.80 vs12.37±4.34)μg/L,TnT 50W组:(25.64±4.19 vs 12.37±4.34) μg/L,t=-3.306、-5.194,P均<0.01);损伤后2d,2组血清LDH含量均升高[30W组:(7116.2±1887.2 vs 4155.8±1745.8) U/L,50W组:(8494.57.86±1199.30 vs 4155.8±1745.8) U/L,t=-3.283、-5.910,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兔骨骼肌急性损伤在微波热消融后1~2 d进行性加重,7~28 d呈修复趋势,消融功率50 W组修复晚于30W组.超声成像可动态观察受损后肌肉相应的组织结构、血流分布的超声影像演变特征,与病理组织学、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趋势也较为一致,从而形象直观地反映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
推荐文章
骨骼肌钝挫伤兔模型制备与打击力度的关系
骨骼肌
钝挫伤
重物下砸仪
二维超声
影像学
Masson染色
实验
骨骼肌生长因子、肌球蛋白及骨骼肌胶原与骨骼肌的损伤与修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骨骼肌
骨骼肌生长因子
肌球蛋白
胶原蛋白
针刺对骨骼肌顿挫伤模型兔CaN/NFAT信号通路的影响
软组织挫伤
钙调神经磷酸酶
T细胞核因子
环孢素A
针刺
骨骼肌
急性骨骼肌损伤动物实验模型构建及应用
动物
实验模型
急性骨骼肌损伤
构建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消融功率致兔骨骼肌急性微波热损伤修复的超声影像演变特征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消融技术 肌,骨骼 超声检查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0-789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74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6.10.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士远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诊断科 266 2443 25.0 34.0
2 章建全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超声诊疗科 114 1138 17.0 29.0
3 赵佳琦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超声诊疗科 31 161 7.0 10.0
4 盛建国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超声诊疗科 23 272 8.0 16.0
5 赵璐璐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超声诊疗科 12 208 8.0 12.0
6 潘倩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超声诊疗科 9 48 5.0 6.0
7 宋家琳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超声诊疗科 13 153 6.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消融技术
肌,骨骼
超声检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月刊
1672-6448
11-9115/R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616室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2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57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