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异型种子对后代生态适应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外仿自然条件培育方法,观察异苞滨藜异型种子萌发物候,以及幼苗早期形态生长特征.[结果]异型种子的萌发物候不同步,异型种子萌生植株子叶存留时间长,且黑色种子萌生幼苗的子叶和褐色种子萌生幼苗的子叶留存时间有差异,褐色种子3月27日萌发,萌生幼苗的子叶持续时间长达39 d;黑色种子4月3日萌发,萌生幼苗的子叶持续30 d;褐色种子萌生幼苗的子叶大小、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大于黑色种子萌生幼苗(P<0.05);异型种子萌生幼苗在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方面有差异(P<0.05),褐色种子萌生幼苗在子叶期的四次测量中其地上、地 ‘下生物量均显著大于黑色种子萌生幼苗,至5月1日最后一次测量,褐色种子萌生幼苗的地上生物量为(2.312±0.183)g,地下生物量为(0.098±0.008)g,黑色种子萌生幼苗的地上生物量为(0.402±0.05)g,地下生物量为(0.043±0.006)g;褐色种子萌生幼苗的根冠比逐渐降低,黑色种子萌生幼苗的根冠比逐渐升高.[结论]源于不同类型种子的幼苗在萌发物候、子叶存留时间、生长特性和根冠比指标参数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是异苞滨藜长期适应荒漠异质环境而进化产生的生态适应机制,这种生态适应机制是异苞滨藜能够在荒漠异质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障.
推荐文章
异型种子植物异苞滨藜的繁殖输出
异苞滨藜
异型种子
种子输出
准噶尔荒漠异苞滨藜(Atriplex micrantha)的种子二型性及其萌发行为
异苞滨藜
种子二型性
萌发行为
非深度生理休眠
苞片
滨藜属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四翅滨藜
物候
生长发育规律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菌根接种对长苞铁杉幼苗生长的影响
长苞铁杉
天然菌根土
外生菌根
幼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异苞滨藜两种异型种子对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来源期刊 新疆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异苞滨藜 异型种子 萌发物候 幼苗 两头下注
年,卷(期) 2016,(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87-1493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4
字数 49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6.08.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尔孜亚·叶尔斯别克 4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3)
共引文献  (152)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3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异苞滨藜
异型种子
萌发物候
幼苗
两头下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疆农业科学
月刊
1001-4330
65-1097/S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
58-18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18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