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二氧化铅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反应介质,考查了碱熔融焙烧二氧化铅的反应过程.采用XRD分析手段检测了不同温度焙烧熟料的物相结构.结果表明,二氧化铅与氢氧化钠反应首先生成Na4PbO4,随着温度的升高,Na4Pb04转化为Na6PbO5.并有部分PbO2分解生成Pb2O3,温度继续升高Pb2O3又转变为Pb3O4.最终反应产物为Na6PbO5和Pb3O4,NaOH反应不完全.
推荐文章
低热固相氧化反应合成二氧化铅纳米片
固相氧化法
二氧化铅纳米片
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磺酸钠
二氧化铅电极制备方法综述
二氧化铅电极
制备方法
二氧化铅电极的制备及应用现状
PbO2电极
PbO2/SPE复合膜电极
制备方法
电镀二氧化铅电极的湿搁置技术研究
铅酸电池
湿搁置
电镀
二氧化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碱熔融焙烧二氧化铅的反应过程分析
来源期刊 矿产综合利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二氧化铅 碱熔融焙烧 反应过程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选冶试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7
页数 3页 分类号 TD989|TF813
字数 13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6532.2016.06.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申晓毅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省冶金传感器及技术重点实验室 35 222 8.0 13.0
2 贾超航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省冶金传感器及技术重点实验室 3 4 1.0 2.0
3 李豪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省冶金传感器及技术重点实验室 2 4 1.0 2.0
4 武康龙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省冶金传感器及技术重点实验室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氧化铅
碱熔融焙烧
反应过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矿产综合利用
双月刊
1000-6532
51-1251/TD
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三段5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5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48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