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吡嗪双甾体是一类结构复杂的甾体-生物碱杂化体,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而且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由于此类化合物的天然来源极其有限,所以吡嗪双甾体的应用有待于化学方法合成来实现.该文以甾体类化合物番麻皂甙元(hecogenin)、胆甾醇(cholesterol)、麦角甾醇(erg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等为原料,经羟基氧化及Rubottom氧化得到α-羟基酮甾体衍生物,将所得α-羟基酮与醋酸胺作用,一步合成得到对称的吡嗪双甾体类化合物.利用这种方法制备得到了10个对称的吡嗪双甾体类化合物,其中7个吡嗪双甾体未见报道(化合物7,14,25,26,28,29及35).与文献报道的方法相比,该研究工作简化了对称的吡嗪双甾体类似物的合成方法,为此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进一步的活性研究打下了基础.
推荐文章
甾体激素人工抗原合成概况
甾体激素化合物
半抗原
人工抗原
偶联
2,5-双(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吡嗪的双光子诱导荧光性质
2,5-双(对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吡嗪
双光子诱导荧光
双光子吸收
飞秒激光
取代1,2-二氢吡嗪化合物的合成
1-磺酰基三氮唑
2H-氮丙啶
N-磺酰基-1,2-二氢吡嗪
合成
盐酸头孢吡肟合成方法的改进
盐酸头孢吡肟
合成
ACLE(7-氨基-3-氯甲基-2-头孢烯-2-羧酸对甲氧基苄基酯盐酸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称的吡嗪双甾体的简便合成方法
来源期刊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吡嗪双甾体 α-羟基酮 合成方法 抗肿瘤活性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0-946
页数 分类号 O629.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40/j.ynu.2016029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亚琼 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1 1.0 1.0
2 刘建平 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 15 2.0 3.0
3 王楠 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5 2.0 2.0
4 郭婷 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5 叶丽萍 云南大学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吡嗪双甾体
α-羟基酮
合成方法
抗肿瘤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258-7971
53-1045/N
大16开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64-29
193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3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751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