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38年的电影《武松与潘金莲》改编自欧阳予倩的剧本《潘金莲》.电影延续了剧本中女性解放的主题,但剧本的创作意图在于表达"五四"新青年对个性自由的呼喊;而在"孤岛"严酷的政治环境中,《武松与潘金莲》以女性反抗的故事,成为滞留上海的电影人不带政治色彩的自我辩解.女性主义在中国往往与不同的社会思潮结合起来,表达不同的诉求,但是由于个人化特征,又很容易被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话语所遮蔽.几十年后,重读这两个极为相似又有着微妙差异的潘金莲的故事,辨析其创作意图、作品主题及其接受和评判,有助于我们重新评价剧本和电影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并为作品打开丰富的阐释空间.
推荐文章
《我不是潘金莲》中荒诞与严肃的艺术特征探究
《我不是潘金莲》
荒诞
严肃
艺术特征
《我不是潘金莲》:中国社会的方圆之道
《我不是潘金莲》
构图
传统文化
隐喻性表达
从妖女到天使:潘金莲形象的演变
潘金莲
<水浒传>
<金瓶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遗忘与重读——对电影《武松与潘金莲》的考察和辨析
来源期刊 当代电影 学科
关键词 《潘金莲》 《武松与潘金莲》 欧阳予倩 吴村 女性主义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重写电影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128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隽隽 14 22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潘金莲》
《武松与潘金莲》
欧阳予倩
吴村
女性主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当代电影
月刊
1002-4646
11-1447/G2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
2-76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46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321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