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不做缺氧处理,治疗组先建立短暂性脑缺氧大鼠模型,后经腹腔注射法给予rhEPO治疗,对照组和单纯缺氧组于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于-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Western bolt检测海马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cl-2、Bax的表达情况.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缺氧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增加,海马CA1区退行变性神经元数目增多(P <0.001),细胞核固缩、深染明显;cleaved-Caspase-3、Bcl-2及Bax表达增加(P <0.001).治疗组与单纯缺氧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及海马CA1区变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cleaved-Caspase-3、Bax表达减少而Bcl-2表达增加(P<0.05).单纯缺氧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治疗组的学习记忆能力较单纯缺氧组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rhEPO对HIE新生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够减轻急性期脑水肿及海马神经元损伤,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推荐文章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缺血
神经保护
维生素A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早产儿贫血的疗效
维生素 A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早产儿
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红细胞生成素
脑缺氧
脑缺血
神经保护作用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分析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损伤
早产儿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智能发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短暂性缺氧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来源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大鼠 神经保护作用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2-386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22
字数 33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705/j.issn.1671-6825.2016.03.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超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67 219 7.0 11.0
2 张梅梅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16 17 3.0 3.0
3 孟颜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2 5 1.0 2.0
4 闫方方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18)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9)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大鼠
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6825
41-1340/R
大16开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36-111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82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71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