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气韵”这个词最早用于中国画中,最早提出的是南齐画家谢赫,他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法,由此可见它在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与批评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气韵讲的即神韵,“气”常被称为“神气”,而“韵”亦常称为“神韵”,是具体、细致衡量艺术优劣的标准.当然,气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意志,对待事物的着眼点不同也会对这两个字有不同的理解.五代的荆浩在《笔法记》中对这两个字的解释是:“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由此可见, “六法”是相辅相成,血肉相连的.气韵生动是对创作作品的具体要求,是传统绘画创作中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当然“六法”的其他几个方面也是达到创作作品有韵味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中构图是决定一幅画创作成败与否的关键,也是最后作品所能呈现效果好坏与否的关键.
推荐文章
论气韵生动在传统中国画中的审美意义
气韵生动
笔墨
构图
形式
浅析高浮雕对中国画构图的应用
高浮雕
中国画构图
艺术应用
软木画对中国画"虚实"意念构图的摄取
中国画
虚实意念
构图
软木画
艺术家
中国画的气韵美
中国画
气韵
绘画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气韵生动的角度浅析中国画构图
来源期刊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学科
关键词 气韵生动 构图 法则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美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5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282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东晨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韵生动
构图
法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70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46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