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结合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支撑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20]4年6月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70病例.术后X线片,按是否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分为重建组(50例)和非重建组(20例).重建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40~84岁,平均年龄67.8岁.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2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4例.其中三部分骨折1例、四部分骨折2例予内侧植骨.未重建组:男8例,女12例,年龄56~90岁,平均年龄72.2岁.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3例.其中三部分骨折2例予内侧植骨.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T1)、骨折愈合后功能锻炼时(T2)摄片测量肱骨头高度及颈干角,并计算T1~T2期间高度变化及内翻角度;功能锻炼后按Neer百分法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发生并发症:重建组Neer四部分骨折1例予内侧植骨患者发生螺钉穿出,术后3月取出螺钉.未重建组:内翻畸形、近端退钉2例(Neer三、四部分骨折各1例),螺钉穿出1例(Neer三部分骨折),肩峰撞击综合征2例(Neer二部分骨折),延迟愈合1例(Neer四部分骨折),肱骨头坏死2例(Neer三、四部分骨折各1例).2例内翻畸形、近端退钉患者予早期二次手术重新内固定,螺钉穿出1例及2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予取出内固定后症状缓解,2例肱骨头坏死患者予人工关节置换术.两组间年龄(P=0.088)、骨折类型(P=0.080)和植骨(P=0.564)在本课题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例数按独立样本t检验(P=0.008),卡方检验(x2=3.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肩关节Neer百分法评分、术后肱骨头丢失高度、内翻角度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术中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不仅能使肱骨头得到有效的支撑,还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肩关节功能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