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钻井液与完井液       
摘要:
华北油田古近系地层以砂泥岩为主体,间或有玄武岩,煤层等,存在不同压力系统,复杂情况以垮塌、漏失、遇阻、划眼为主,潜山带灰岩地层裂缝发育,卡钻和并漏事故多发,钻井复杂事故占全井的73.62%.从矿物组分分析,岩石力学特征、地应力测试、钻井液浸泡的影响入手,探索出古近系地层井壁失稳机理.古近系地层黏土矿物含量高,岩石水化澎胀严重,地层岩石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变化幅度大(6~25Mpa,26°~45°),长时间浸泡后易形成缝网,当钻井液液柱压力高于坍塌压力达到某种程度时,裂缝宽度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井壁掉块;奥陶系和蓟县系灰岩地层地应力差相对较大,岩石微裂缝发育,高地应力作用下易产生微裂缝,且多沿弱面破坏,而引起坍塌和漏失.为解决以上问题,在KCl-聚磺钻井液中引入了聚胺抑制剂和纳米防塌封堵剂BZ-PNP,提高抑制性和封堵能力,并增大润湿角,降低岩石亲水能力.该技术在阳探1、文安101x、安探1x等深井古近系地层进行了应用,取得了井壁稳定,钻井复杂事故为零的效果,其中阳探1井顺利钻穿邻井垮塌严重的大段泥页岩地层,平均井径扩大率1.8%,最大井径扩大率14.82%;安探1x风险探井钻井液密度最大为1.50g/cm3,低于邻井的1.69g/cm3.得出,在华北古近系地层使用密度过高的钻井液钻井,会增大微裂隙开启程度,并增加地层的吸水量,建设在井控安全前提下以高过坍塌压力当量密度15%为宜.
推荐文章
SK气田井壁稳定性判别图版的测井研究
测井评价
岩石力学分析
高陡构造
水平主应力比
井壁稳定
判别图版
温度对超深裂缝性地层井壁稳定性的影响
超深井
裂缝性地层
温度
井壁稳定
坍塌压力
水平气井井壁稳定性研究
气田
水平井
井壁稳定
地应力环境
孔弹性系数
压力衰竭
曙光古潜山内幕地层特征研究方法探讨
古潜山
地层对比
地层产状
计算方法
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华北古近系及潜山内幕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
来源期刊 钻井液与完井液 学科
关键词 井壁稳定 潜山地层 力学稳定 强抑制强封堵钻井液 钻井液性能 润滑性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钻井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9
页数 7页 分类号 TE28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696/j.issn.1001-5620.2016.06.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恺 3 4 1.0 1.0
2 徐明磊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9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6)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井壁稳定
潜山地层
力学稳定
强抑制强封堵钻井液
钻井液性能
润滑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钻井液与完井液
双月刊
1001-5620
13-1118/TE
大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76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