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以白介素13(IL-13)作为肿瘤主动靶向配体,构建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的胶束递药系统,延长卡莫司汀(carmustine,BCNU)在脑部消除半衰期,以实现其增效减毒。方法:以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DSPE-PEG)/二氨基聚乙二醇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NH2)为载体,包载抗肿瘤药物BCNU,采用薄膜水合法制备载药胶束,再通过EDC/NHS缩合法将IL-13锚定在聚合物胶束的表面,制备具有主动脑靶向能力的胶束载药系统(BCNU-loaded IL-13 modified micelle,BCNU-M-IL13)。通过考察胶束粒径、Zeta电位、形态学、包封率、体外累计释放等指标,评价胶束的药剂学性能;通过MTT法考察载药胶束对人源脑胶质瘤BT325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同时通过考察静脉注射载药胶束后脑组织匀浆的药物半衰期,评价其脑部靶向及滞留性能。结果:BCNU-M-IL13粒径为(86.6±1.2) nm,表面电位为(-18.6±2.1) mV,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胶束外观圆整,粒径分布窄,BCNU载药量为(3.8±0.1)%,包封率为(93.5±2.7)%;其48 h累计释放率为(48.6±2.7)%;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BCNU-M-IL13对BT325的IC50为(44.9±0.5)μmol·L-1;脑组织匀浆的半衰期为1.7 h。结论:本研究首次制备得到BCNU-M-IL13,制备工艺简单,并对其制剂学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其制剂学性能优异,且与游离药物相比,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脑内半衰期得到显著改善。
推荐文章
脑胶质瘤的治疗进展
胶质瘤
手术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临床试验
替莫唑胺与司莫司汀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分析
替莫唑胺
司莫司汀
恶性脑胶质瘤
疗效分析
替莫唑胺应用于恶性脑胶质瘤的护理
替莫唑胺
脑胶质瘤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介素13介导的卡莫司汀聚合物胶束靶向性治疗脑胶质瘤研究
来源期刊 药学与临床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靶向胶束 卡莫司汀 白介素13 脑胶质瘤 脑内滞留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药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27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65.1
字数 525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晓远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外科 10 82 4.0 9.0
2 林小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外科 5 11 2.0 3.0
3 李剑侠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外科 3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3)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靶向胶束
卡莫司汀
白介素13
脑胶质瘤
脑内滞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学与临床研究
双月刊
1673-7806
32-1773/R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448号
80-170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3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9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