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石漠化最突出的特征是水土和养分的流失,石漠化发展造成地表严重缺土。稀缺的土壤资源是生态恢复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其中,土壤质量是生态恢复重建的关键。研究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变化特征,对石漠化区的植被重建和土壤养分的调控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环江古周生态恢复重建区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在研究区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工任豆(Zenia insignis)林,分别在坡地和洼地按照石漠化的不同程度设置样地。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潜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地及其分层土壤的容重、含水量、pH 值、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等土壤质量要素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系统的恢复促使生物量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变广,土壤养分含量增多。(2)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不断变好,促进了地表植被的生长,石漠化治理效果明显。因此,土壤质量的向好与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在生态恢复方向和阶段上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3)从重度石漠化到轻度石漠化,坡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从1.22 g·kg-1上升到1.88 g·kg-1,增幅为54.10%;洼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从1.13 g·kg-1上升到1.36 g·kg-1,增幅仅为20.35%。坡地样地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从84.55 mg·kg-1上升到164.31 mg·kg-1,增幅为94.33%;洼地样地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从41.90 mg·kg-1上升到82.57 mg·kg-1,增幅为97.06%。坡地样地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从36.61 mg·kg-1上升到58.52 mg·kg-1,增幅为59.85%;洼地样地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从15.02 mg·kg-1上升到28.09 mg·kg-1,增幅为87.02%。(4)研究区内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与土壤质量状况关系密切,随着石漠化治理状况的好转,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呈现出上升趋势,土壤容重、pH值减小,土壤肥力增加。
推荐文章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喀斯特
石漠化
土壤质量
环境影响评价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生态环境背景与生态重建
喀斯特
生态重建
生态地质背景
石漠化治理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质量评价
不同生态恢复模式
养分指标
土壤质量评价
石漠化治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分析--以古周生态恢复重建区为例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 土壤质量 人工任豆林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7-955
页数 9页 分类号 X171.4
字数 82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6.06.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新长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102 1473 20.0 34.0
2 周红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环境与旅游研究中心 32 123 7.0 10.0
3 李辉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环境与旅游研究中心 40 285 9.0 16.0
4 魏兴琥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土资源环境与旅游研究中心 54 300 11.0 14.0
5 汪明冲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10 71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2)
共引文献  (1201)
参考文献  (4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98)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8(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2(5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03(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4(5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5)
2005(3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6(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07(3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3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1(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喀斯特
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
土壤质量
人工任豆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