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分析了甲骨文中“朿”字的几种用法,认为以往作为祭祀动词、人名、地名的“朿”字应释为“積”,含义是積聚之物和存储積聚之物的设施.结合西周金文和先秦文献,積的范围不限于农产品,也包括畜产、渔猎和手工业制品.商代国家在多地建有積,储存征收的物资财货,并设置官员積尹(朿尹)进行管理;商王也经常亲自去检查積的收藏(夻朿).“示朿”、“畀朿”的卜辞反映了商代国家对物资的再分配.甲骨文中的積可以和考古发现中的大面积存储设施,以及后世文献中国家的蓄積、積贮相参照,对认识商代的资源流动和国家财政有重要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甲骨文中的朿字与商代财政
来源期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学科
关键词 甲骨文 積贮 商代 财政
年,卷(期) 2016,(11) 所属期刊栏目 古代史与文物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97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大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8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甲骨文
積贮
商代
财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月刊
2095-1639
10-1005/K
16开
北京东长安街16号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0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64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