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尽管科学在发展,发病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这主要是由于对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缺乏敏感的、特异性的指标,使得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窗口.研究发现在AKI的早期给予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所以AKI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期间出现了一系列AKI的早期分子标志物,包括NGAL、IL-18、miRNA、KIM-1、NAG、L-FABP、TIMP-1、IGFBP-7、TFF-3、GST-π、MYL12B等.本文就这些AKI分子标志物进行总结,阐述这些分子标志物在AKI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以便于及早制定有针对性的AKI治疗及护理策略,使早期诊断、早期干预AKI成为可能.
推荐文章
AKI向CKD转变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不全,慢性
生物标记
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害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体外循环术后肾损害
急性肾损害
早期诊断
生物标志物
卷烟烟气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卷烟烟气
生物标志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KI预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广州医药 学科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分子标志物 早期诊断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100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8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16.05.03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蕴华 203 894 13.0 19.0
2 潘玲 36 158 7.0 10.0
3 李奕铮 5 13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3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2)
  • 参考文献(1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肾损伤
分子标志物
早期诊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医药
双月刊
1000-8535
44-1199/R
大16开
广州市盘福路1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6-34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0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4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