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
目的:探讨锥形束 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融合三维面像用于研究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可行性,并应用此方法初步测量各软硬组织标志点手术前后的位置变化。方法:选取1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分别于术前(T0)和术后3个月(T1)拍摄大视野 CBCT 和三维面像。利用 MIMICS 和 Geomagic Studio 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将 CBCT 进行阈值分割并与三维面像融合,生成新的三维立体模型,探讨该方法可行性。使用3D 色谱分析(3D color map)和测量平均距离对 CBCT 与三维面像配准过程的误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 CBCT 骨组织配准,将新生成的手术前后三维模型置于同一空间坐标系,测量各标志点[鼻尖点(prona-sale,Prn )、鼻下点(subnasale,Sn)、上唇突点(labrale superior,Ls)、前鼻棘点(anterior nasal spine,ANS)、上齿槽座点(subspinale,A)、上中切牙点(upper incisor edge,UIE)]手术前后位置变化。结果:CBCT 融合三维面像用于研究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具有可行性,配准误差在0.3 mm 以内,通过3D 色谱分析直观看到,面部区域配准良好。正颌术后唇部各标志点(Ls、ANS、A、UIE)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鼻部标志点(Prn、Sn)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结论:CBCT 融合三维面像作为一种新方法可以用于临床研究正颌术后软硬组织变化,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正颌术后唇部软硬组织标志点位置明显变化,而鼻部标志点位置受正颌手术影响较小。
推荐文章
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改建的三维影像评价
下颌后缩
下颌髁突
正颌外科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成像,三维
颌面骨病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
颌面部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颌面三维测量技术研究
三维颌面测量
Farkas
颅面部形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锥形束 CT 融合三维面像评估正颌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
来源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立体摄影测量术 正颌外科 软硬组织变化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论 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4-549
页数 6页 分类号 R783.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167X.2016.03.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榴宁 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科 2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立体摄影测量术
正颌外科
软硬组织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167X
11-4691/R
大16开
195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6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8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