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后茬冬小麦产量和小麦生育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包括玉米秸秆还田(S1)和不还田(S0)2个处理,副处理为5个不同施氮水平,分别为0、84、168、252 kg·hm-2和336 kg· hm-2.结果表明,施氮量较低时(分别低于99kg·hm-2和79 kg·hm-2时),秸秆还田处理小麦产量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施氮量较高时则相反;两条氮肥肥效曲线呈相交规律.施氮252 kg·hm-2时,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增产9.5%和2.1%,施氮336 kg·hm-2时,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增产7.0%和5.6%.冬小麦冬前分蘖期土壤硝态氮主要累积在0~40 cm土层;施氮量高于84kg·hm-2时,秸秆还田处理硝态氮累积量有高于相同施氮量下不还田处理的趋势,其中0 ~ 20 cm土层N336+秸秆还田处理硝态氮累积量比不还田处理提高25%(武功试验地).冬小麦返青期土壤硝态氮较冬前分蘖期大幅降低,此期秸秆还田处理0~ 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有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的趋势.周至县连续三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冬小麦收获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有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的趋势,不施氮肥处理0~1m土层秸秆还田比不还田处理累积量显著提高43.4%.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与施氮量有关,施氮量较低时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返青期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低,引起作物速效氮供应的短期(返青期追施氮肥前)缺乏,影响小麦生长,进而导致小麦减产.连续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小麦收获期2m土壤硝态氮累积,减少向下淋溶.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不同生育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冬小麦 玉米秸秆还田 氮肥 硝态氮 产量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与植物营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6-162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12.1+1
字数 49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06/j.issn.1000-7601.2016.06.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险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8 1174 18.0 34.0
2 王朝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22 3717 33.0 57.0
3 李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0 66 5.0 7.0
4 李亚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23 2.0 3.0
5 张娟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23 2.0 2.0
6 黄冬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6 77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7)
共引文献  (724)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6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7(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1(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小麦
玉米秸秆还田
氮肥
硝态氮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双月刊
1000-7601
61-1088/S
大16开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1-14号信箱
52-97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8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48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