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与监测、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等方法,构建了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对土壤、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生物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准则层土壤,水资源,土地利用和生物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的权重分别为0.267、0.178、0.223、0.332,生物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指标所占权重最大,说明耕地开发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8个指标中,核心的指标依次为土地利用系数(权重0.223),有机质含量(权重0.160),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破碎化(权重0.151)。因此,在以后此类耕地开发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突出上述主要特征因子的识别与评价、监测等内容。
推荐文章
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三江平原
地下水资源潜力
地下水系统
水文地质条件
三江平原地下水补给影响因素及补给量估算方法分析
三江平原
地下水
补给因素
影响因素
估算方法
三江平原地下水埋深时间序列的混沌研究
混沌研究
功率谱分析
相空间重构
特征量
局域加权线性回归预测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研究综述
三江平原
地下水资源潜力
生态环境地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江平原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影响评价
来源期刊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三江平原 耕地后备资源 生态影响 指标体系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0
页数 3页 分类号 F301.2
字数 338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春雨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8 132 6.0 11.0
2 佟斌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31 57 5.0 5.0
3 焉志远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14 25 3.0 3.0
4 孙力 28 49 4.0 6.0
5 王继峰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5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江平原
耕地后备资源
生态影响
指标体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双月刊
1003-7853
23-1216/N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103号
14-125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74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