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中国不同城镇化水平与慢性病的关系,为城镇化过程中相关卫生政策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获得健康相关数据,利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调查覆盖150个区县,样本有全国代表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 GIS)方法计算出各个地区面积,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出各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作为城镇化水平的代理变量。采用 Logistic 模型分析不同城镇化水平对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上海市、深圳市城镇化水平最高,人口密度超过3000人/平方公里。整体而言,中国西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东南地区,沿海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普遍高于内陆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饮酒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时呈上升趋势,之后经历下降过程,拐点数值分别依次是737、1186、1353人/平方公里;而人群吸烟率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拐点为1029人/平方公里。结论:不同城镇化水平对慢性病患病率、健康相关行为及超重、肥胖的影响不同。城镇化水平较低时可能对健康产生负向影响,而较高水平时可能由于卫生服务可及性、环境改善等原因又会提高居民的健康状况。决策者在城镇化水平的不同时期要侧重关注居民的不同健康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影响、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可及性等,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城镇化对慢性病的负面影响,以应对慢性病带来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