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短暂缺血处理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40只成年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均为200 g左右)制造右侧胫骨中段闭合骨折模型,1.0mm克氏针固定骨折.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4组,A组为24h组,B组为48 h组,C组为72 h组,D组为对照组.大鼠右下肢大腿根部上特制的气囊止血带,充气10 min,压力为40 kPa,后松解10 min,重复3次制作短暂缺血处理模型.240只大鼠于骨折固定后24h行短暂缺血处理.之后,A组每隔24h、B组每隔48 h、C组每隔72 h行短暂缺血处理.D组于骨折固定后每隔24h右下肢上止血带1h,但不予以充气.A组、B组、C组短暂缺血处理5周.D组上止血带处理5周.A组、D组于制作骨折模型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检测血清VEGF.4组所有大鼠制作骨折模型后每隔2周,右下肢行X线检查并且检测血清VEGF,每隔2周,每组随机抽取12只大鼠,处死后截取骨折局部组织做VEGF免疫组化检查.利用Image-Pro Plus软件对骨折近远端3mm范围内的骨及软骨组织中的IGF-2阳性细胞进行量化比较.结果 X线片结果显示,采用3分法进行分析.A组、B组、C组于2周、4周、6周的分数明显高于D组(P<0.05),A组、B组、C组间2周、4周、6周时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结果:A组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清VEGF明显高于D组(P<0.05).2周、4周、6周时,B组、C组明显高于A组与D组(P<0.05),B组VEGF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P=0.90、P=0.88),A组与D组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P=0.551、P=0.53).8周时4组血清VEG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6).骨折局部免疫组化结果:2周、4周、6周时,B组、C组骨折局部骨及软骨明显高于A组与D组(P<0.05),B组VEGF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P=0.10、P=0.38),A组与D组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P=0.17、P=0.18).8周时四组血清VEG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 患肢短暂缺血处理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刺激局部及血清中VEGF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VEGF等生物因子信号通道有关.为临床促进骨折愈合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