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方式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功能。方法对36例POAG患者和36例正常人进行mfERG检查,记录以黄班中央凹为中心5个环状视网膜区域R1(0°~2.5°)、R2(2.5°~5°)、R3(5°~10°)、R4(10°~15°)、R5(15°~20°)一阶反应 N1、P1波反应密度(单位面积的反应幅度即振幅密度值)及P1潜伏时,将一阶反应N1、P1反应密度取算术平均值产生N1-P1平均反应密度,测量POAG患者平均视野缺损值( MD),所得数据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黄斑区R1、R2环内POAG患者N1、P1平均反应密度明显减少,P1潜伏时明显延长。 R1、R2环N1、P1平均反应密度减少与平均视野缺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由于N1、P1主要起源于外层视网膜,因此mfERG能很好的显示POAG患者黄班区外层视网膜功能损害,并与青光眼病程进展相关,为青光眼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多焦视网膜电图与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青光眼
多焦视网膜电图
频域OCT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复合体厚度的研究
光学相干断层扫面/频域
视网膜
神经纤维层
青光眼
采用多焦图形视网膜电图观察针刺睛明、合谷等穴位对慢性青光眼的影响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针刺治疗
多焦图形视网膜电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现状
多焦视网膜电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黄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黄斑功能
来源期刊 临床眼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黄斑区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9-421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5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422.2016.05.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乔锋 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眼科 3 10 2.0 3.0
2 成云翠 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眼科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焦视网膜电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黄斑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眼科杂志
双月刊
1006-8422
34-1149/R
16开
安徽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内
26-110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66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