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红砂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红砂灌丛植被自然更新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估,以说明红砂灌丛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土壤种子库“萌发法”(每个地段10个2 m×2 m样方内分表土层0-2 cm和2-5 cm土层采集土样)及野外植被调查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不同坡位红砂灌丛土壤种子库进行研究.[结果]黄土丘陵沟壑区红砂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发芽试验共观察到的4 251株幼苗,分属于9个物种.土壤种子库密度在100~1 000粒/m2,物种数在0.8~1.2种/0.01 m2,下坡段的土壤种子库平均种子密度和平均物种数均比上坡段高.3个坡段的2个层次的平均种子密度和平均物种数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3个坡段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组成物种多为草本植物和红砂灌丛,地上植被与其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及物种数均呈不显著相关;物种组成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较高,均达到0.60以上,且土壤种子库比地上植被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结论]黄土丘陵沟壑区红砂灌丛具有依靠土壤种子库实现自然更新的潜力,但由于物种组成种类较少,现存灌丛植被一旦遭到破坏,仅靠土壤种子库恢复现存植被是困难的,需要在对自然恢复潜力评估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人工保护促进自然恢复的策略.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红砂灌丛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黄土丘陵沟壑区
红砂
土壤水分
岷江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种子库及其自然更新潜力评估
地上植被
土壤种子库萌发
恢复
物种组成
物种丰富度
黄土丘陵沟壑区红砂灌丛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黄土丘陵沟壑区
红砂
土壤水分
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物种植冠种子库动态及其生态策略
植冠种子库
宿存量
种子活力
土壤侵蚀
黄土丘陵沟壑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红砂灌丛土壤种子库及其自然更新潜力评估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红砂 土壤种子库 植被恢复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109,114
页数 6页 分类号 S714.3
字数 57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6.02.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毅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179 2150 25.0 35.0
2 杨彩红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29 164 8.0 12.0
3 单立山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57 533 11.0 21.0
4 段雅楠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10 66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4)
共引文献  (307)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4(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7(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土丘陵沟壑区
红砂
土壤种子库
植被恢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通报
双月刊
1000-288X
61-1094/X
大16开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52-16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8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2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