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动,加载无反应组分输运方程计算入口混合区内气固停留时间分布(RTD)。根据各截面上下行流率分配,定义了截面返混比,并考察了入口结构型式对气固返混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混合区内固体催化剂的停留时间比气体小;气体在入口混合区内返混程度比固体颗粒显著,颗粒接近平推流;气体截面返混比为0~0.5,且随着轴向位置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轴向入口设导向叶片增大了反应器混合区内气体轴向返混;与直切式和斜上切式结构相比,斜下切式结构反应器混合区气体返混程度较弱,有利于催化裂化反应。
推荐文章
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混合腔内气固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
Eulerian模型
气固两相流
超短接触旋流反应器
混合特性
催化裂化用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固滑移特性
短接触旋流反应器
分离腔
滑移速度
模拟
分离
模型
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导叶位置对气相流动的影响
旋流反应器
导叶位置
停留时间
气相流场
短路流
不同曳力模型及颗粒碰撞恢复系数对短接触旋流反应器内气固流场的影响
多相反应器
两相流
曳力模型
碰撞恢复系数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短接触旋流反应器混合区内气固返混特性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旋流反应器 计算流体力学 停留时间分布 返混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传递现象与单元操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4-1291
页数 8页 分类号 TQ051.8
字数 43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9015.2016.06.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有海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110 970 17.0 24.0
2 王振波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72 504 11.0 18.0
3 黄峰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16 34 5.0 5.0
4 朱丽云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5 13 3.0 3.0
5 张玉春 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3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旋流反应器
计算流体力学
停留时间分布
返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3-9015
33-1141/TQ
大16开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7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