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超高度近视眼弧形斑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高度近视眼(球镜度数>-9.00 D、散光度数<-2.00 D)65例118眼的视力、屈光度、近视弧形态等资料.按照不同年龄分3组,10 ~ 18岁为A组、>18 ~40岁为B组、>40 ~73岁为C组,分析3组的视盘面积、近视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近视弧类型的变化.按照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将50岁以下的入组患眼分成D组、E组、F组,分析矫正视力.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3组视盘面积分别为(1.98±0.52)mm2、(2.73 ±0.86)mm2、(2.35 ±0.75)mm2,近视弧面积分别为(3.71±1.42)mm2、(8.98±3.68) mm2、(10.30±7.60) 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分别为(0.06 ±0.30)mm2、(2.79±3.45)mm2、(3.35±4.29) mm2,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6,P=0.00;F=18.91,P=0.00;F=13.86,P=0.00).54.2%为单侧近视弧,45.8%为全周近视弧;A组、B组、C组内全周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48.0%、61.7%.D组、E组、F组矫正视力分别为0.63±0.33、0.57±0.28、0.34±0.32,方差分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4,P=0.00).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高度近视眼视盘形态变化小,近视弧、白色脉络膜萎缩弧明显增大、全周弧出现概率增大,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矫正视力相关.
推荐文章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年龄和近视度数变化相关性分析
高度近视
眼轴
豹纹状改变
病理性近视
后巩膜葡萄肿
高度近视眼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临床研究
玻璃体后脱离
高度近视眼
眼轴长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年龄超高度近视眼弧形斑变化的研究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年龄 视盘 近视弧 脉络膜萎缩弧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2-65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74.1
字数 36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89/j.cnki.rao.2016.017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维锋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 32 136 8.0 8.0
2 林瀚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眼科 3 15 2.0 3.0
3 朱璇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眼科 3 17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高度近视
年龄
视盘
近视弧
脉络膜萎缩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