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枯萎病害,是限制水稻生产的重要生物因素之一.通过田间接种白叶枯病菌,研究施硅对水稻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抗白叶枯病的机理,为安全有效的防治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唐粳2号水稻品种为材料,2013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在两个施氮水平[N 180 kg/hm2(正常供氮,N180),450 kg/hm2(高量供氮,N450)]下设3个硅处理[不施硅(-Si),施硅酸钠(Si1,以SiO2计,70 kg/hm2),施硅钙肥(Si2,以SiO2计,70 kg/hm2)],在水稻孕穗期采用剪叶法接种白叶枯病菌,研究硅对接种后30 d水稻病情指数和第1d、3d、5d、7d和10 d水稻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正常供氮水平,施硅处理的病情指数比不施硅处理平均降低17.8% (P<0.05);高量供氮水平,施硅钙肥的病情指数比不施硅降低15.1% (P <0.05),而施硅酸钠的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施硅处理的水稻叶片MDA均低于不施硅处理,且在正常供氮水平第7d和高量供氮水平第3d、第7d差异达显著水平.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正常供氮水平第1d、第7d和高量供氮水平第1d、第5d,施硅处理的水稻叶片中SOD活性均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且第1d施硅钙肥的叶片SOD显著高于施硅酸钠处理;接种白叶枯病菌后,施硅处理的水稻叶片中CAT活性均高于不施硅处理,但未达显著水平;高量供氮水平第1d、第7d和第10 d施硅处理的水稻叶片中APX活性均显著高于不施硅处理.[结论]施硅能提高感病水稻叶片中SOD、CAT和APX的活性,降低水稻叶片中MDA含量,有效清除植物体内活性氧(ROS),从而增强了水稻抗白叶枯病的能力;在高量供氮水平下,硅钙肥抵御白叶枯病效果好于硅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