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阐明象山港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于2011年10月(秋)、2012年2月(冬)、5月(春)和8月(夏),对小型底栖动物进行12个站位的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12个类群,包括线虫、介形类、双壳类、腹足类、寡毛类、多毛类、涡虫类、桡足类、端足类、涟虫类、水螅幼体和其他类.春、夏、秋、冬各季节的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22.3±34.4) 个/10 cm2、(74.8± 140.8) 个/10 cm2、(31.4±64.5)个/10 cm2和(97.4±206.5)个/10 cm2,且以线虫和介形类为主要优势类群;相应季节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3.0±144.4)μg/10 cm2、(1261.7±2244.1) μg/10 cm2、(440.7±1003.7) μg/10 cm2和(1010.5±2365.6) μg/10 cm2,介形类为主要贡献类群.相似性分析(ANOSIM)显示,各季节间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R=0.085,P=0.001).据小型底栖动物全年平均丰度的MDS分析,在空间上将12个站位分成3组,其中,港底区组分别与其他2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这些组间的主要差异类群是介形类、线虫、腹足类和多毛类.同时,对相应样品的14个沉积环境因子(水深、温度、盐度、水份、有机碳、叶绿素a、pH值、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溶解固体,以及沉积物的砂、粉砂、粘土含量和中值粒径)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象山港沉积物以粘土和粉砂为主,中值粒径在港口区较高.沉积物中,有机碳季节间差异明显,春、夏有机碳含量高于秋、冬季节;而叶绿素a含量在春季和港底区较高.据生物-环境(BIOENV)分析,小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间相关系数仅为0.270,筛选的变量子集为砂含量、含水率、水深和中值粒径.进一步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叶绿素a和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与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与盐度、粉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要类群线虫丰度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而介形类丰度与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与氧化还原电位、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寡毛类、桡足类与环境因子间均未检出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