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水稻土中添加稻秸(稻草)的不同组分后对其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的排放特征及土壤的微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进行了观测,并分析其相关关系,以探讨稻秸的不同组分对CH4和CO2排放的影响,揭示秸秆还田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和来源机理,以期为合理进行秸秆还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向水稻土中添加稻秸的4种不同组分(原稻秸、腐解稻秸、可溶性有机物和去活稻秸),培养期间定期采样分析CH4和CO2的浓度及MBC和DO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稻秸各组分后,在培养的前20 d各处理CO2排放速率较高并出现排放高峰,在20 d后基本趋于稳定。整个培养期间,CO2排放量高低顺序为:稻秸处理(2.82 g·kg-1)>可溶性有机物处理(2.24 g·kg-1)>去活稻秸处理(1.97 g·kg-1)>腐解稻秸处理(1.86 g·kg-1);整个培养期间,各处理CH4排放速率呈现波动变化,CH4排放量高低顺序为:原稻秸处理(83.58 mg·kg-1)>去活稻秸处理(75.94 mg·kg-1)>腐解稻秸处理(57.66 mg·kg-1)>可溶性有机物处理(20.08 mg·kg-1)。CO2排放速率与DOC、稻秸组分C/N呈显著相关;CH4排放速率与MBC呈显著相关。稻秸组分施入水稻土后均能显著提高土壤 CH4的排放速率和排放量,对土壤原有有机碳存在激发效应,以原稻秸激发效应最大;不同外源有机物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不同;CO2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稻秸中易分解物质的快速分解阶段;在稻秸的易分解物质的快速分解阶段和难分解物质的缓慢分解阶段,均有CH4产生,缓慢分解阶段产生的CH4不容忽视。
推荐文章
养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碳素流向及二氧化碳与甲烷排放初探
发酵床
物质流分析
碳素转化
二氧化碳排放
甲烷排放
煤解吸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特性曲线及其应用
二氧化碳
甲烷
吸附
解吸
特征
曲线
二氧化碳化学:二氧化碳的催化转化反应
绿色化学
二氧化碳
环境友好介质
离子液体
精细化工中间体
碳酸酯
噁唑啉酮
喹唑啉二酮
水泥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分析和定量化探讨
水泥
二氧化碳
排放
分析
定量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稻秸的不同组分对水稻土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稻秸组分 水稻土 甲烷 二氧化碳 激发效应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5-1133
页数 9页 分类号 S152.6|X144
字数 78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6.07.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9)
共引文献  (515)
参考文献  (4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33)
二级引证文献  (51)
192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3(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6(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7(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8(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9(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2(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3(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4(1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20(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稻秸组分
水稻土
甲烷
二氧化碳
激发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