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定位向心推脾经穴治疗小儿积滞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积滞患儿60例随机分为螺纹面组、桡侧缘组,每组30例.螺纹面组采用向心推拇指螺纹面脾经穴,桡侧缘组采用向心推拇指桡侧缘脾经穴,两组均配合推三关、运内八卦等传统推拿治疗手法.每日1次,每周6次,12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症积分,观察患儿的食欲、大便、舌苔等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螺纹面组与桡侧缘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90.0%(27/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对口气臭秽的治疗,螺纹面组优于桡侧缘组(P<0.05).结论:脾经穴的两种定位——拇指螺纹面和拇指桡侧缘对小儿积滞治疗总体疗效无差异,对主症口气臭秽的改善,螺纹面组优于桡侧缘组.
推荐文章
董氏指压法治疗小儿积滞临床疗效观察
积滞
董氏指压法
针刺
四缝
临床疗效
抱肚法治疗小儿厌食和积滞123例
抱肚法
小儿厌食
小儿积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定位向心推脾经穴治疗小儿积滞的临床效应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针灸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积滞 小儿推拿 脾经穴 定位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疗效验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7-270
页数 分类号 R246.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03/j.0255-2930.2016.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铁浪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105 581 14.0 19.0
2 王德军 28 124 6.0 10.0
3 李江山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114 841 18.0 23.0
4 蒋学余 13 56 5.0 7.0
5 谭程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8 61 4.0 7.0
6 叶兰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7 60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积滞
小儿推拿
脾经穴
定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针灸
月刊
0255-2930
11-2024/R
大16开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5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02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320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