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中国大陆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以泊松模型为零假设模型,并将Neyman-Scott空间丛集过程的各子模型设为检验模型,采用K-function点过程分析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法计算各模型参数,并以AIC准侧判定模型的拟合优度,来检验中国大陆地震空间分布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泊松模型的拟合优度最差,说明地震在空间的分布不是完全随机的;广义Thomas模型的拟合优度最好,说明地震的空间分布是丛集的,可用由两个高斯核组成的广义Thomas模型较好地描述.研究结果还表明,同一研究区内,采用不同时段具有不同最小完整起始震级的地震目录计算得到的地震空间分布的丛集尺度几乎不变,这意味着地震空间丛集尺度不受小地震的控制,且可能与研究区的断层规模有关.
推荐文章
中国大陆地震视应力空间分布研究
地震视应力
地震波
地震矩
地震能量
应力应变场
汶川地震前后中国大陆地磁场动态演化特征初步研究
汶川地震
地磁场
异常场
动态演化特征
中国大陆地震趋势分析
地震活动趋势
地震活动图像
中国大陆
东南亚和中国大陆7级地震活动的关系
中国大陆
地震活动
相关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大陆地震空间分布模型检验
来源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泊松模型 Neyman-Scott丛集模型 地震空间分布 中国大陆
年,卷(期) 2016,(9)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热学·地磁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60-3268
页数 9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6038/cjg201609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伟进 17 65 5.0 7.0
2 李雪婧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4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泊松模型
Neyman-Scott丛集模型
地震空间分布
中国大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物理学报
月刊
0001-5733
11-2074/P
16开
北京市9825信箱
2-571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8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537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