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顺南奥陶系气藏具有超深(6300~7800 m)、超高温(187℃~205℃)、高有效闭合压力(60 MPa)的特点,前期试采井自喷投产后无法获得持续高产,需通过深度酸压沟通远端储集体释放产能,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定量研究对酸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温高压酸化流动仪开展胶凝酸、转向酸和冻胶酸导流能力测试,根据酸溶蚀速率获得3种酸液的酸岩反应动力学方程,应用过酸前后导流能力结果计算3种酸液残酸浓度,界定地层条件酸岩反应有效时间,并定量计算不同浓度胶凝酸、转向酸和冻胶酸在顺南地层条件下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实验得出,190℃、60 MPa条件下,残酸浓度:冻胶酸>胶凝酸>转向酸。酸液有效作用时间:转向酸>冻胶酸>胶凝酸;酸液有效作用距离:转向酸>冻胶酸>胶凝酸。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胶凝酸和冻胶酸,转向酸在顺南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具有更好的深穿透造缝能力。
推荐文章
超高温高压流变仪的研制与应用
超高温高压流变仪
油基钻井液
超深井
黏度
超高温储层深度酸压液体体系研究与应用
超高温深井
酸压
压裂液
改造体积
牛东1井
超高温射孔弹高温高压条件下穿深性能试验研究
射孔技术
超高温射孔弹
高温
高压
穿深性能
海上超高温高压探井弃井水泥塞技术
弃井
水泥塞
超高温
高压
高密度水泥浆
莺琼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高温高压气藏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定量研究
来源期刊 钻采工艺 学科
关键词 超高温 残酸浓度 有效作用时间 有效作用距离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开采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3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6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68X.2016.06.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洋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1 2 1.0 1.0
2 袁清芸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高温
残酸浓度
有效作用时间
有效作用距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钻采工艺
双月刊
1006-768X
51-1177/TE
大16开
四川广汉中山大道南二段
62-42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35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