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不同性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特点,特别是左右颈动脉之间的分布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78例CTA显示具有颈部动脉血管斑块的患者,根据斑块的不同性质(软斑、钙化斑块、混合斑块)、不同颈部血管位置(颈总、颈内、颈总分叉、颈内分叉、颈总起始和颈内起始)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性别和左右侧不同性质和位置的斑块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最终评估斑块的分布特征.结果 278例患者中,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软斑、钙斑及混合斑块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13处(35.3%)、42处(46.7%)、137处(44.8%),在左侧和右侧分析中,左侧软斑块的发生138处明显高于右侧101处(P<0.05),同时,左侧颈总动脉61处(62.2%)与右颈总动脉37处(37.8%)软斑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各种类型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 颈动脉不同性质的硬化斑块在发生部位有一定规律,探讨不同性质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特点对脑内血管缺血性疾病的预测及神经介入治疗有指导作用.
推荐文章
MD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
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
介入性斑块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
不同剂量
颈动脉斑块内钙化分布特征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钙化
斑块稳定性
钙化旁新生血管
超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DCT对颈部动脉不同性质斑块分布特征的研究
来源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动脉 多层螺旋CT 粥样硬化 斑块
年,卷(期) 2016,(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6-115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445.3|R543.12|R543.4
字数 334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宫希军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15 97 7.0 9.0
2 郑穗生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74 367 11.0 14.0
6 许玲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12 103 6.0 10.0
7 邹立巍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38 122 7.0 9.0
8 黄山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 18 3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动脉
多层螺旋CT
粥样硬化
斑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0-1492
34-1065/R
大16开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26-36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5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704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