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灌井合理井间距的确定是对井采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性问题[1].采灌井间距过大,不利于发生水力联系,间距过小容易产生"热突破"[2].对采灌井合理井间距的确定提供依据,以咸阳采灌区为例,在建立地下水流场和温度场耦合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借助 Feflow软件以咸阳地区 WH2 为回灌井中心,开采井呈东西南北向排布的方式模拟.模拟分析表明:在采灌过程中地下水水位稳定时间随抽、灌水量的增加相应减少.水流连通的时间缩短,主要是由于抽、灌水共同作用下,地下水发生强迫对流作用加强,使天然流场的作用被忽略.在强迫对流作用的影响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形成新的渗流稳定场,当新的渗流稳定场形成之后,水流连通也将出现.以回灌使含水层下降2 ℃视为出现"热突破"现象,运行3 650 天时,在防止抽灌井发生"热突破"的前提下,抽水井距灌水井合理的间距的下限为400 m左右.结合水力联系影响下的合理井距上限500 m,得出的研究区采灌井间合理的井间距范围为400 ~500 m.
推荐文章
地热对井运行系统中回灌井堵塞原因浅析及预防措施
回灌量衰减
悬浮物堵塞
微生物堵塞
防堵措施
油田地热探采结合井技术设计
油田地热井
井身结构
地质录井
封井止水
抽水实验
密井网斜井井距优化设计
丛式井
降斜
注采井距
平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咸阳地区地热采灌井最佳井距分析
来源期刊 地下水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温度场 热突破 采灌井 井间距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地下水开发利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8
页数 3页 分类号 P314.1
字数 307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致远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8 538 13.0 20.0
2 郑磊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7 47 5.0 6.0
3 党书生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8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温度场
热突破
采灌井
井间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下水
双月刊
1004-1184
61-1096/TV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30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20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