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蒙古-鄂霍次克洋于志留纪打开,志留纪-二叠纪该大洋板块向其两侧地块持续俯冲,形成与俯冲相关的古生代岩浆岩带,同时在大洋北侧的杭盖-肯特-达斡尔地区形成巨厚复理石建造,并不断有海山与其发生拼贴;二叠纪末,蒙古-鄂霍次克洋在其西段杭盖地区发生闭合,形成依旧具有大洋性质的喇叭状蒙古-鄂霍次克大海湾,此时,杭盖地区磨拉石建造大范围不整合覆盖于二叠纪之前复理石建造之上;三叠纪-中侏罗世,杭盖以东地区,蒙古-鄂霍次克洋板块继续向其两侧地体俯冲,在北蒙古-外贝加尔地区及中蒙古-额尔古纳地区形成与俯冲相关的中生代岩浆岩带;中-晚侏罗世-白垩纪,蒙古-鄂霍次克洋迅速闭合,大洋两侧地块发生碰撞拼贴,产生强烈构造变形,最终形成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伴随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的形成,其中段的艾伦达瓦地区发生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形成艾伦达瓦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面理平均产状为327°/22°,线理平均产状为322°/19°,带内S-C组构及不对称旋转碎斑,指示上盘由北西往南东强烈的推覆型剪切运动.同时,通过确定该剪切带原岩及后期侵入剪切带的未变形伟晶岩脉锆石U-Pb年龄,限定了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的形成时代约为174~163Ma;白垩纪,伴随造山后的构造垮塌,外贝加尔地区广泛发育拉张盆地和变质核杂岩,并伴随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志留纪-二叠纪末,蒙古-鄂霍次克洋的演化与古亚洲洋的演化密切相关;三叠纪-早侏罗世,大洋板块主要为正常俯冲阶段;中-晚侏罗世,蒙古-鄂霍次克洋迅速关闭,主要与“东亚汇聚”事件有关;白垩纪岩浆岩,拉张盆地和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造山带增厚地壳的垮塌及地幔岩浆上涌有关.
推荐文章
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中段构造变形及动力学特征
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
韧性变形
脆性变形
古应力场
东亚多向汇聚
蒙古
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
北亚造山区
地壳构造分区
古板块
古陆缘
大华北古陆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构造建模与玛河气田的发现
准噶尔盆地南缘
霍—玛—吐构造带
构造建模
玛河气田发现
阿尔泰南缘克兰泥盆纪火山盆地构造演化与成矿
陆内裂谷盆地
火山喷流-沉积
矿源层
构造演化
成矿系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 构造变形 变形时代 中-晚侏罗世 东亚汇聚 拉张盆地 变质核杂岩
年,卷(期) 2016,(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92-2205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1042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志强 30 247 9.0 15.0
2 陈宣华 58 1389 19.0 36.0
3 胡健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71 2584 25.0 49.0
4 董树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05 3543 33.0 57.0
5 施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64 1910 21.0 42.0
6 黄始琪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5 54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5)
共引文献  (735)
参考文献  (4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469)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2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9(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5(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0)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
构造变形
变形时代
中-晚侏罗世
东亚汇聚
拉张盆地
变质核杂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