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特点与右室流出道不同区域起搏的关系。方法入选186例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患者,根据不同起搏位置,将患者分成间隔上部组(45例)、间隔下部组(24例)、前壁组(101例)及游离壁组(16例)。比较分析4组患者在右心室起搏状态下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差异。结果4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中,游离壁组QRS波时限为(173±14)ms,长于其他3组(P=0.014);QRS波群额面电轴间隔上部组为(61±47)°,而间隔下部组为(-18±52)°(P=0.01);间隔上部组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transitional zone Index,TZI)最小,而游离壁组最大(P=0.01);在4组患者肢体导联QRS主波方向比较中,间隔上部组下壁(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的比例最大。结论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右室流出道起搏电极在不同区域的定位,但受样本量等的影响,仍需大样本的研究加以验证。
推荐文章
儿童右室流出道起搏与右室心尖起搏的对比研究
心脏起搏,人工
右室流出道起搏
右室心尖起搏
心功能指标
起搏参数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安全性评价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右室心尖部
起搏参数
并发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搏患者体表心电图的特点
来源期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室间隔 起搏 体表心电图 右室流出道 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论 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5-30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18.11
字数 28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055.2016.03.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利成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12 66 6.0 7.0
2 胡军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11 17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室间隔
起搏
体表心电图
右室流出道
胸前导联移行区指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月刊
1674-4055
11-5719/R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07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