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imaging,ASL)灌注成像技术在fMRI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根据扫描技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SL组与BOLD组,每组各20例(男女各10例);采用相同的改良组块设计方案,并由相同的针灸医师针刺,分别对2组数据进行处理确定脑功能激活区,比较2组研究对象激活区的异同,并对ASL组激活区区域性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rain,rCBF)变化幅度及变化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L组除了显示BOLD组的体感相关脑区(双侧SⅡ、岛叶、丘脑及中扣带回)及运动相关脑区(SMA)激活之外,还在SⅠ、额叶、顶下小叶、前扣带回等脑区显示激活,但较BOLD组相对多见的脑白质区域激活显著减少,同时ASL组信号变化幅度较大,rCBF变化率为(9.21±2.82)%.结论:针刺引起的ASL信号变化幅度更大,能够敏感地检出针刺引起的大脑激活区,且伪影很少.同时,基于ASL技术的针刺fMRI研究不受针刺方案限制,更加符合临床针刺fMRI研究的需要,值得推荐使用.
推荐文章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
肾脏
前列腺
动脉自旋标记在MR灌注成像中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
灌注
动脉自旋标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针刺fMRI研究中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自旋标记 针刺 脑功能成像 足三里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130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51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16.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传富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89 582 12.0 18.0
2 徐春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28 175 7.0 12.0
3 卢琦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 17 68 4.0 7.0
7 武红利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 13 34 4.0 5.0
8 王安琴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 4 12 3.0 3.0
9 汪林英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5 27 3.0 5.0
10 汤岚凤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 6 15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旋标记
针刺
脑功能成像
足三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双月刊
1672-0512
11-4894/R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24-20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7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31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