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一个长达30年且已进行适当变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采用物理方法对团聚体有机碳进行分组,并运用δ13 C自然丰度方法,研究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常量有机肥、化肥及当其施肥措施改变(化改常、常改高、高改化、常改化)3年后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分布比例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调控稻田土壤肥力及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库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30年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总有机碳、粗游离态颗粒有机碳(cfPOC)、细游离态颗粒有机碳(ffPOC)、闭蓄态颗粒有机碳(oPOC)及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mMOC)的含量,其中以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变幅最大,达67.5%~150.0%,对施肥最敏感,能较好地反映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在后续施肥过程中,增加有机肥施入量(化改常、常改高)团聚体总有机碳、粗游离态颗粒有机碳(cfPOC)、细游离态颗粒有机碳(ffPOC)、闭蓄态颗粒有机碳(oPOC)及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mMOC)含量将分别显著提高5.2%~15.5%,2.8%~40.2%,18.9%~43.9%,2.8%~17.6%,5.1%~8.2%;而减少有机肥施入量(高改化、常改化)则与之相反,分别降低15.8%~20.9%,12.6%~26.9%,24.6%~48.4%,19.9%~23.9%,4.9%~21.9%.在所有施肥处理条件下闭蓄态颗粒有机碳(oPOC)分布比例最低,为11.3%~13.4%;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mMOC)分布比例最高,为50.4%~59.0%,是红壤性水稻土固存有机碳的主要形式.外源新碳施入量越多,大团聚体及其各有机碳组分的新碳含量越高,且45.6%~50.1%进入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组分,34.1%~42.3%进入游离态颗粒有机碳组分,11.8%~18.0%进入闭蓄态颗粒有机碳组分.因此,在我国南方红壤性稻作区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继续或加大施用有机肥,从而进一步维持或提升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库.
推荐文章
施肥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
团聚体
秸秆还田
化肥
有机肥
有机碳
全氮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汇的影响
土壤微团聚体
有机碳
有机碳固定
红壤性水稻土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固碳特征的影响
长期施肥
团聚体分布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固碳
碳饱和
红壤性水稻土
后续施肥措施改变对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及其周转的影响
喀长期定位试验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13C
施肥改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后续施肥措施改变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组分 13C 施肥改变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8-283,324
页数 分类号 S153.6|S14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6.06.04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尹力初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62 344 9.0 16.0
2 张艺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29 4.0 4.0
3 戴齐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7 33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4)
共引文献  (394)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0)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期定位试验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组分
13C
施肥改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