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随机溅水数学模型,针对两河口水电站泄洪雾化降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泄洪条件与河谷地形对雾化降雨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洞式溢洪道与深孔泄洪洞联合运行时,泄洪雾化降雨区位于溢洪道出口下游约1 000~1 300m,横向宽度可达300 ~ 400 m,雾雨爬升高度可达125~155 m,水舌下游暴雨区中心雨强约600~1 000 mm/h.洞式溢洪道采用窄缝出口并且正对河槽,雾化雨区主要在纵向扩展,而横向范围较为稳定.深孔泄洪洞采用横向扩散挑坎并与河道呈较大夹角,雾化雨区分布随泄洪流量变化较大,且雾雨区主要位于对岸岸坡.因此,在联合泄洪条件下,应通过增大溢洪道流量比例以控制泄洪洞下游对岸岸坡的雾雨爬升高度.
推荐文章
两河口水电站出线竖井滑模施工测量技术
两河口水电站
出线竖井
滑模施工
测量技术
两河口水电站上游围堰防渗墙质量控制
围堰防渗墙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两河口水电站大坝心墙掺砾土料工艺及碾压试验
现场碾压试验
砾石土掺合工艺
碾压参数
两河口水电站
两河口水电站地下厂房混凝土施工技术
两河口水电站
地下厂房混凝土
施工技术?
施工安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河口水电站泄洪雾化影响分析
来源期刊 水力发电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泄洪雾化 随机溅水模型 降雨强度 两河口水电站
年,卷(期) 2016,(11) 所属期刊栏目 水工建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5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Vl35.2(271)
字数 339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双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60 837 18.0 27.0
2 郑铁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30 191 7.0 12.0
3 柳海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35 372 10.0 18.0
4 李广宁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55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泄洪雾化
随机溅水模型
降雨强度
两河口水电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力发电
月刊
0559-9342
11-1845/TV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德外六铺炕北小街2号
2-428
195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74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35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