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全身浴和足浴治疗风寒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风寒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全身浴组和足浴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口服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和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全身浴组进行基础治疗加中药全身浴治疗,每日2次,发热时洗浴;足浴组进行基础治疗加中药足浴治疗,每日2次,退热时洗浴.记录入组后48h内患儿的体温,绘制48h体温曲线图,比较3组的退热效率、解热时间和48h体温曲线下面积.结果:全身浴组25-48h最高体温降幅明显大于足浴组和对照组(P<0.05);全身浴组的0-24h和0-48h体温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小于足浴组和对照组(P<0.05);全身浴组合并使用退热药次数明显少于足浴组和对照组(P< 0.05).结论:全身药浴联合常规治疗小儿风寒型外感发热,可明显降低热峰,减小体温曲线下面积,减少退热药的使用,其疗效明显优于足浴.
推荐文章
中药足浴在风寒型外感发热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外感发热
中药足浴
温水擦浴
退热效果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中药
外敷
小儿外感发热
小儿退热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全身浴和足浴对风寒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中药 药浴 全身浴 足浴 小儿外感发热 退热疗效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93-149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珊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49 286 8.0 15.0
2 侯江红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7 164 8.0 12.0
3 单海军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9 147 8.0 11.0
4 李玮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7 108 6.0 10.0
5 任玉梅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7 47 4.0 6.0
6 王中玉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4 16 1.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药
药浴
全身浴
足浴
小儿外感发热
退热疗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月刊
1673-1727
11-5334/R
大16开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18-9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01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40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