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悬栅消能工是将栅条悬空布置于泄水陡坡或消力池内的一种新型消能方式,为进一步研究新型悬栅消能工及其消能效果,通过物理模型对影响消力池消能效果的矩形悬栅布置形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消力池内布置悬栅对稳定水流和降低水深作用明显;由栅高hs、栅距bs、悬栅数量ns对池内最大水深hm影响得出栅高hs的适宜值为10 cm,栅距bs的适宜值为4~5 cm,悬栅数量ns的适宜值为16~20根;在Q=15 L/s下,悬栅hs=10 cm、bs=4 cm、ns=20根的布置形式可将消力池最大水深降低4.97 cm,降幅高达15.84%。
推荐文章
宽尾墩消力池池长对消能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宽尾墩
消力池
水力特性
试验研究
消力池内双层悬栅对消能效果影响试验研究
消力池
双层悬栅
流态
最大水深
消能率
双层悬栅消能率影响因素排序及布置形式研究
消力池
双层悬栅
PPR
仿真模拟
消能率
下游极低水位溢洪道消力池布置及优化研究
溢洪道
消力池
底流消能
水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悬栅布置形式对消力池消能效果的影响试验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消力池 矩形悬栅 布置形式 消能效果
年,卷(期) 2016,(8) 所属期刊栏目 工程勘测设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4,9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V653+.1
字数 29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6.08.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牧振伟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107 485 12.0 15.0
2 朱玲玲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9 42 4.0 6.0
3 张佳祎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8 31 4.0 5.0
4 蒋健楠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11 37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16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消力池
矩形悬栅
布置形式
消能效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