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2013-2014年度田间试验,在种植小麦时设置不施氮、低氮、中氮、高氮4个氮肥施用量(0,60,120,180kg/hm2),同时设置净作大豆(小麦大豆)和套作大豆(小麦/玉米/大豆)两种种植模式,探究了前作小麦施氮后效及净作、套作两种种植方式对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净作或套作,大豆均能利用前作小麦的施氮后效,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N120处理(纯氮12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其中套作大豆籽粒产量最高为4133 kg/hm2,达高产水平.2)分枝期时大豆地上部生物量为净作显著高于套作,平均高62.3%,而收获期时为套作显著高于净作,平均高57.9%.与净作相比,套作大豆单株粒数、籽粒产量分别高63.9%和55.9%,百粒重二者间相差不大.净作大豆的籽粒重在主茎、分枝上分别占54.2%和45.8%,以在主茎上较多,而套作大豆的籽粒主要分布在分枝上,平均达68.9%.虽然套作大豆的倒伏率比净作大豆高5.2%,但空杆率、瘪荚率却分别低78.0%和25.4%.前作施氮量增加,套作大豆籽粒在分枝上的比例增大.3)大豆主茎长,在分枝期时为套作(平均39.5 cm)比净作(平均33.3 cm)显著高6.2cm,而收获期时为净作(平均84.8 cm)比套作(平均74.4 cm)高10.4 cm;第一节间长,在分枝期、收获期均为套作(8.3和6.6cm)大于净作(5.6和4.6 cm);分枝数,在分枝期时为净作(平均1.9个)显著高于套作(平均0.7个)1.2个分枝,而收获期时是套作(平均6.1个)高于净作(平均3.5个)2.6个分枝.同时套作大豆分枝数随前作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说明在小麦-大豆和小麦/玉米/大豆体系中大豆能充分利用前作小麦的施氮后效;套作大豆前期虽受玉米的抑制影响,但玉米收获后能加快生长,可以通过合理的前作氮肥调控促进分枝、结荚和鼓粒,提高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施氮后效和种植方式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来源期刊 草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大豆 净作 套作 产量 农艺性状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8-167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60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86/cyxb201556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远学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53 615 14.0 21.0
2 徐开未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39 432 11.0 18.0
3 周涛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10 146 6.0 10.0
4 王科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8 61 6.0 7.0
5 王佳锐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5 38 4.0 5.0
6 赵亚妮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5 38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2)
共引文献  (398)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7(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8(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9(4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10(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1(3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2(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3(1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10)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净作
套作
产量
农艺性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学报
月刊
1004-5759
62-1105/S
大16开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兰州市61号信箱)
54-84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9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13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