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脑病科住院的80例经头磁共振成像( MRI)、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7 d,14 d眩晕评估评分量表( DARS)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 DHI)评分及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的变化。结果:高压氧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改善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ARS评分和DH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约0.01);两组患者TCD结果比较,治疗前高压氧治疗组异常率为82.5豫(33/40),对照组异常率为85.0豫(34/40);治疗后高压氧治疗组异常率为22.5豫(9/40),对照组异常率为42.5豫(17/40)。提示高压氧治疗和经典治疗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但高压氧治疗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症状。
推荐文章
59例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脑血管病变特点分析
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
血管病变
脑血管造影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高压氧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天麻钩藤饮加味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作用的观察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天麻钩藤饮加味
倍他司汀注射液
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高压氧(HBO)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效果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压氧治疗小血管病变导致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1〕
来源期刊 临床医药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高压氧 小血管病变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2-3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211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振芳 9 26 4.0 5.0
2 司秋霞 6 21 3.0 4.0
3 黄静 7 27 4.0 5.0
4 赵娜 7 26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压氧
小血管病变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医药实践
月刊
1671-8631
14-1300/R
大16开
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382号
22-39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5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51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