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持续时间<72 h的新发的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18~75岁,持续时间≤72h (1~72h)、心室率≥60次/min首次发作的房颤/房扑患者共41例,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A组(伊布利特)20例和B组(普罗帕酮)21例.A组中体重≥60 kg的患者首次剂量1 mg,体重<60 kg的患者首剂0.01 mg/kg,若无效果10 min后再次给予1 mg或按0.01 mg/kg泵人.B组患者首次剂量70 mg,若无效果10 min后再给予35 mg.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房颤/房扑的心室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转复率65.0%,B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转复失败的病例中有8例改用伊布利特治疗,其中6例转为窦性心律,而A组转复失败的5例患者改用普罗帕酮后均未能转复.A组转复时间(13.50±9.27) min,显著短于B组(27.32±10.27)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老年患者用药后出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经直流电复律后转复为窦性心律;B组2例出现左心衰竭.结论:对于72 h以内新发的房颤/房扑伊布利特疗效高于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于普罗帕酮,两药的不良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推荐文章
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房颤的临床观察
伊布利特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伊布利特强化房颤电转复的疗效观察
伊布利特
高危房颤
紧急电转复
强化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伊布利特对短期新发房颤及房扑转复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创新 学科
关键词 伊布利特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普罗帕酮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40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5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985.2016.07.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益民 12 30 4.0 5.0
2 冷文俊 6 44 4.0 6.0
3 黄春霞 5 4 1.0 2.0
4 张志敏 6 7 2.0 2.0
5 邓俊平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伊布利特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普罗帕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创新
旬刊
1674-4985
11-5784/R
大16开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82-189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376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12880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