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乐崇熙老先生撰写的《清平乐:北京同仁堂创始人乐家轶事》中,有“笔者在儿时常取山楂丸(气滞门),佐以一些学生誉为中国咖啡的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既可消食顺气,同时也是一种类似零食的享受”的记载 在食品严重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山楂丸的酸甜味道进入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偶尔吃多了、消化不良了,家长就会拿出一盒大山楂丸,取出一粒棕褐色的大药丸,或是掰成两半,或是整个放到孩子嘴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儿时的解馋零食——大山楂丸
来源期刊 家庭中医药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常见病防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家庭中医药
月刊
1005-3743
11-3379/R
16开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654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16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438
论文1v1指导